許多民眾清潔家務、工作或是飲食時,會戴手套保護雙手,消基會今日公布「市售家用手套測試報告」,抽查20件樣品中,有7件驗出含有塑化劑替代品(對苯二甲酸二異辛酯);另外,9件標示可接觸食品,其中4件未標示耐熱溫度,不符合規定。
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表示,像是塑膠材質的手套,不少消費者在使用時都有所顧慮,擔心材質含有毒物,特別是塑化劑,尤其PVC材質較硬,必須透過添加塑金屬加工化劑軟化處理後,戴起來才會較軟、舒適,但塑化劑可從食用或與皮膚接觸而進入人體,都有可能危害身體健康。
游開雄指出,以上7件PVC材質手套雖然沒有驗出塑化劑,卻都驗出塑化劑替代模具鑄造品DEHT,影響性雖然比塑化劑弱,但是國際已經開始關注、研究,但因還無法推斷人體相關含量與拋棄式PVC手套有因果關係,所以國內、外都還沒禁止添加於接觸食品的手套或器具中。
游開雄強調,以上7件PVC材質手套,有2件是用於接觸食品;為確保消費者健康,消基會呼籲,舉凡標示P脫蠟鑄造VC材質的手套,不要接觸食品。
精密鑄造是鑄造的方法之金屬鑄造一。精密鑄造是相對於傳統的鑄造工 藝而言的一種特種鑄造方法。它能獲得相對準確地形狀和較高的鑄造精度。較普遍的做法是:首先根據產品要求設計製作(可留餘量非常小或者不留餘量)的模具,用澆鑄的方法鑄蠟,獲得原始的蠟模;在蠟模上重複塗料與撒砂工序,硬化型殼及乾燥;再將內部的蠟模溶化掉,是為脫蠟,獲得型腔;焙燒型殼以獲得足夠的強度與透氣性能;澆注所需要的金屬材料;脫殼後清沙,從而獲得高精度的成品。根據產品需要或進行熱處理與冷加工。在生產不銹鋼產品時,有些產品的形狀怪異,無法用彎管等工藝進行生產時,為生產這類不規則形狀(內部為空心或實心)的產品,採用的一種利用蠟模→做砂模→液態材料填充成型的工藝。優點:可以根據不同的蠟模做出款式多變的產品。缺點:成型坯料精度不高,表面粗糙度較大。
此次檢測發現4件手套樣品未標明耐熱溫度,包括誼林YH-009手扒雞手套、名仕100入手扒雞手套(盒裝)、伊凡H312手扒雞手套、三花牌PE檢測手套(未滅菌),違反《食安法》,該法規定食品器具與容器皆應明確標示品名、材質、耐熱溫度、使用次數等資訊,消基會已令其下架改善,確認違規後將處以3至300萬元罰鍰。
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,現有標準方法僅檢測八種塑化劑,未能完全涵蓋環保署公告的毒性化學物質列管的2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,本次抽檢的20件樣品,有七件檢出含塑化劑替代品(對苯二甲酸二異辛酯),然而僅兩件標示,消費者無從得知購買的PVC手套,是否含2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或替代品。
凌永健指出,美國2012年發布「鄰苯二甲酸酯行動方案」,鄰苯二甲酸酯替代品已被證明具有生殖和發育毒性潛力。手套商品用途多元,其成分安全性有待政府把關,政府應定期調查國內新興塑化劑(包括替代品)的流布和使用情形,尤其在食品級產品,且材質標示為聚氯乙烯或PVC用在接觸食品的商品,更應規定須明確標示使用的塑化劑品名。
陶瓷型的精密鑄造是用陶瓷漿料製成鑄型生產鑄件的精密鑄造方法。陶瓷漿料由矽酸乙酯水解液和質地較純、熱穩定性較高的細耐火砂如電熔石英、鋯英石、剛玉等混合而成。為使陶瓷漿料在短時間內結膠,常加入氫氧化鈣或氧化鎂作為催化劑。由於使用的耐火材料成分及其外觀都與陶瓷相似,故稱為陶瓷型。陶瓷型鑄造是在普通砂型鑄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工藝。陶瓷型有兩種類型:1.陶瓷型全由陶瓷漿料澆灌而成。其製作過程是先將模樣固定於型板上,外套砂箱,再將調好的陶瓷漿料倒入砂箱,待結膠硬化後起模,經高溫焙燒即成為鑄型。2.採用襯套,在襯套和模樣之間的空隙澆灌陶瓷漿料製造鑄型。襯套可用砂型,也可用金屬型。用襯套澆灌陶瓷殼層可以節省大量陶瓷漿料,在生產中應用較多。陶瓷型鑄件表面粗糙度可達Ra10~1.25微米,尺寸精度高達3~5級,能達到少無切削加工的目的。陶瓷型鑄造生產週期短,金屬利用率高。最大鑄件可達十幾噸,主要用於鑄造大型厚壁精密鑄件和鑄造單件小批量的沖模、鍛模、塑膠模、金屬模、壓鑄模、玻璃模等各種模具。陶瓷型鑄造模具的使用壽命可與用機械加工方法製成的模具相媲美,而製造成本則比用機械加工方法製成的模具低。